近日,山东省两会隆重开幕。来自全省各行各业、各条战线的人大代表和来自各党派团体和各族各界的省政协委员,肩负人民重托,依法行使职权,共商改革发展大计,共谋强省建设新篇,紧紧围绕事关我省经济社会发展的重大问题议政建言,锚定“走在前、开新局”,不断开创新时代社会主义现代化强省建设新局面。让我们一起听听他们的心声:
省人大代表、青岛市工商联副主席、青岛凯丰创新控股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马铁提出了关于支持农业产业互联网平台发展的建议。
随着数字经济时代的到来,产业互联网强势崛起,这种新型经济形态充分发挥集成作用,能够实现互联网与传统产业的深度融合。农业产业互联网是指将互联网技术与农业生产、加工、销售等产业链环节结合,实现农业发展科技化、智能化、信息化的农业发展方式。由于农业供应链、产业链以及农业价值链等多个环节存在不成熟或效率低下等问题,农业及产业本身需要重构。
2022年3月,农业农村部出台《“十四五”全国农业农村信息化发展规划》,指出要推动全产业链数字化,提升农产品供给质量和效率。推进农业生产经营主体互联网融合应用,推进农产品加工信息化、电子商务、仓储物流信息化、质量安全信息化。山东省高度重视产业产业互联网平台建设,已连续开展四年省级产业互联网平台示范项目申报活动,择优评选出一批省级互联网平台示范项目。
产业互联网平台的政策和项目支持多集中于工业、制造业等领域,农业领域相对较少,农业产业互联网发展水平相对较低,农业产业互联网将打破传统生产模式、再造农产品流通形态,打通生产、加工、销售以及供应链、产业链等链条,推动全产业链一体化发展,对提高我省农业科技水平、建设数字农业强省具有重要意义。
建议
1、加大政策支持,提高农业产业互联网战略定位。建议加大对农业产业互联网平台建设的政策支持,将农业产业互联网平台建设上升至全省发展战略高度,引导农业产业互联网平台企业更好发挥示范带动作用,对平台企业主导装备更新换代、自主创新研发、制造系统搭建等创新项目给予资金奖补支持。
2、加强产学研互通,提升基础研发能力。针对农业产业化“卡脖子”技术及关键问题,以联合申报项目形式组织我省企业和科研院所、高校共同攻关,提升农业智能制造装备及关键部件的基础研发能力。
3、加大人才引进力度,完善人才引进配套政策,为农业产业发展提供人才支撑。建议加强农业领域高科技人才引进力度,完善人才引进奖励和补贴政策,尤其加强对互联网行业进入农业领域的复合型人才保障力度,给予其住房、子女教育、职称评定等多项优惠政策,为我省农业产业互联网平台建设提供人才支撑。